本网站已支持IPv6    备用域名:www.中国银保信.net
      分享至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行业动态
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我们能借鉴哪些?
来源: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4日

海南离北京2324公里,但离互联网只有一台电脑的距离。互联网农业小镇的推广与运营让这个本来不平静的地方,成为众人咋舌的地方。

契合一系列国家战略 前景值得期待...”这是来自农业部、海口市政府及秀英区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合作企业负责人和与会代表组成的调研团队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研讨会上给海南的互联网农业小镇的高度评价。

谁是海南互联网农业小镇的推手?

今年3月, “互联网+”被当作国家战略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之后不久,在海南省省长刘赐贵的提议下,海南省农业厅悄然启动了一项名为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计划,目前这一计划已经在海口石山、文昌会文、澄迈福山、琼海大路、儋州木棠、陵水英州等地先后落地。

互联网农业小镇的主要推手是人民网海南视窗。20156月份,海南省农业厅和人民网海南视窗开启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海南农业互联网小镇建设的探索、海南品牌农产品电商发展、海南农业信息服务的延伸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战略合作。

人民网海南视窗总编辑刘文品表示,立足海南,借助人民网已经海南视窗多年的品牌运作,能推动海南农业互联网小镇的加速落地。

刘文品也表示:下一步,人民网海南视窗将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结合海南互联网+农业的特点,再加上人民网遍布国内外的网络资源支持,与海南省农业厅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也照应最近网络上流传一句话要确保创业成功率,一定要选择牛逼的人。海南的互联网农业的小镇能成功,除了海南身政府的背书之外,选择与一流的团队合作也是分不开的。

什么样的镇能成为互联网农业小镇?

我们也知道互联网的存在让世界处于一个平等的环境下,互联网不能把差的、不好的东西转变成好的东西,这也不是互联网的任务。互联网做到的就是增加产品或品牌的传播面、受众面。

海南想要打造互联网农业小镇的样板,也不能逃离这一策略。根据海南当地的情况、调研处独、特、优、异的小镇成为打造互联网农业的小镇的示范点。

因此,海南省农业厅已经分别在海口市石山镇、文昌市会文镇、琼海市大路镇、澄迈福山镇和儋州市木棠镇、陵水县英州镇等地实施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并明确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以石山铁皮石斛、会文佛珠、福山咖啡、大路热带水果与休闲旅游、木棠黄花梨加工、英州种业硅谷等产业为发展重点,促进农民增收,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

因此,我们在借助互联网运作农产品或者品牌的时,一定要结合农产品的自身优势,挖掘农产品的独特的、差异化的营销点或故事,通过互联网的包装,能让我们的农产品或者品牌走进大众的视野。

互联网农业小镇不是一家的事,需要整合所有资源

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时代,单打独斗的方式一家很难在这个时代找到生存的方向了。

尽管,海南的互联网农业小镇是由人民网海南视窗、海南省政府主导的情况下,但海南省政府已经让更多的人和企业参与互联网农业小镇的建设

我们建设互联网农业小镇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和三农两者相叠加,而是希望能够实现深度的融合。为此,在刚刚开始启动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时,海南省农业厅不仅邀请了海南电信这样的电信运营商参与,还邀请了海南银行、平安保险、广发证券、南国食品、海南正业等金融、保险、网络以及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其中。

海南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表示,互联网农业小镇应当是打破行政区域的概念,海南10个互联网农业小镇不应当统一建设标准和建设模式,而是依托当地的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在政府的引导下,调动各方资源,形成创新的爆发点

因此,整合资源成为互联网时代发展的重要工作。

落地才能把互联网农业小镇运作起来

中国社科信息化研究中心教授汪向东说,全国很多地方都是以县为中心推进电子商务,但海南是以镇为中心,这个思路很新。但是越有新意,就必须越得有前瞻性地解决相关的理论问题。要考虑镇级的人财物资源够不够,是否足以承担管控中心数据中心的职能。他建议,管控数据功能要和业务功能分开。让管控数据功能上移,而业务功能要下沉。

其实,互联网农业小镇只是一张大网,这个网里可以装很多东西。农产品、休闲旅游、信息化、农民致富、生态农业、智慧农业、资本农业、信用农业、一带一路国际农业等等东西。但总不能飘在空中。终究是要落地的。这些互联网农业小镇,是政府在搭台,企业在上面唱戏。

海南的互联网农业小镇借助镇运营中心、村级服务中心的模式来让互联网更加亲民、便民。

石山互联网农业小镇是全省首个互联网农业小镇,自去年5月份启动以来,目前已投入1600万元用于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镇级运营中心+村级服务中心的运营服务体系。石山镇互联网农业旅游小镇已完成1个镇级运营服务中心、美舍村等5个村级网络服务中心、74G网络基站建设。该镇级开展“1+2+N”的模式,即一个互联网运营平台,运营管控和大数据2个中心,企业、组织和农民等N个应用单元的建设模式,让更多N能参与进来,共同打造这个平台。同时,该镇还通过着重打造火山特色热带高效精品农业和火山特色旅游风情小镇,搭建海岛生活”“火山公社等互联网运营和销售平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旅游业。

互联网农业小镇这么,还有哪些思考?

海南省农业厅王晓桥对做好海南互联网农业工作的四个思考:

第一、发挥电商销售优势,打造品牌,以销定产,带动农业结构优化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广泛使用二维码可追溯系统,大力发展集约规模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

第二、做好产品深加工,大力挖掘附加值;

第三、要农业加旅游休闲等产业融合。着力发展互联网民宿工程;

第四、要带动互联网三农服务业、如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农技服务、农业作业服务和金融保险服务等分工深化和细化;

我们目前互联网农业小镇模式解读更像是一个区域化的大型购物中心,新版的村淘。借助政府的支持和自身的聚合力,集合当地农户、商贩、商店等共谋发展。为不标准的农户、商贩、商店提供专业的培训,建立特色农产品特色馆,作为独特的分销平台,统一包装、配送、售后等标准化操作执行,是平台化的品牌道路。

海南的互联网农业小镇的运作成功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重视,但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呢?

因为没有任何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海南在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难。遇到困难有2个:

一是村镇网络基础较差。4G手机信号基站较少,网络宽带不能满足日常需求,农村电脑安装率较低,大部分村民互联网意识薄弱。

二是人才严重不足。既懂农业又懂互联网的人才少之又少,本土培养条件较差,不能自给;信息化产业氛围不足,缺乏教育、医疗和就业等配套条件,造成招人难、留人也难。

不过这些都是我们预料之中的困难,互联网+三农起步晚、底子薄,肯定是要有不少困难的。海南省农业厅王晓桥说,这些困难都是互联网农业小镇发展中必然出现的,因此也只有通过加快发展、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和解决:我们的想法是采取超常规措施,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统筹推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奖励和补贴等方式,鼓励公共场所免费开放WiFi热点接入、推进光纤进村入户;再就是对返乡大学生创业给予政策扶持,为互联网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提供免房租和宽带接入费用优惠,构建互联网众创空间,为创业者提供技术共享、创业辅导、免费高带宽互联网接入等服务,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解决,需要等待时机。